2)第十二章:原地踏步的大明火器_入主大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所处的这个时代,大明火器的水准跟西方相比,还真是一言难尽。

  在大明建国初期,火器制作工艺和水平,还是能称得上领先于整个世界的。

  可如今都到中期了,竟然仍跟一百多年前一样,几乎看不到任何进步。

  而与此同时,西欧各国,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,则通过这一百多年的时间,在火器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

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应该跟明朝实行的匠户制度有很大关系。

  洪武、永乐时期,大明富足强盛。

  那时的匠户,也享受着盛世所带来的红利,

  然而好景不长,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与官僚体系的日益腐朽,匠户也逐渐沦为了权贵们盘剥和奴役的对象。

  试想一个人若是连饭都吃不饱,又何来精力和热情去研究新东西?

  再有就是朱棣死后,后继的君主日趋保守,进取心几乎消失殆尽,更怕火器的制作方法传到民间和敌国,于是明令不得“传习漏泄”。

  如正统年间,就曾有边将想在宣府设立“神铳局”,自行研发制造火铳,结果却被朝廷敕令禁止。

  于是,等到了朱宸濠所在的这个时间点,明朝在火器发展上,已足足浪费了百多年。

  此刻,可以说正好是原有火器跟不上时代趋于被淘汰,新技术又没来得及引进,整个大明只能抱残守旧,仍吃着一百多年前老本的真空期。

  士兵所装备的轻型火器,依然是各式火门枪。

  而鸟铳(火绳枪),还得再等上几年,才能从葡萄牙人那儿缴获取得。

  由于受到技术和工艺的限制,火铳所能承受的膛压不高。

  这也就使得为了不炸膛,火铳所能装填的火药必须减少。

  再加上枪膛很短,射程自然也非常的近。

  实际上,就算是21世纪使用无缝钢管复原打造的三眼铳,再辅以工业化生产的黑火药,其有效杀伤射程也不到30米!

  高科技时代的仿制品尚且如此,那500年前的大明原始手工火铳,是个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  想来,至多也就能在20米多一点的范围内攻破敌方护甲。

  当然,对于没有披甲的战马,造成伤害的距离则要大上许多。

  那些火铳除了威力差,还有一个大问题——

  几乎全都没有照门和准心。

  因此在射击时,只能靠士兵自己的感觉去找目标。

  如此一来,火铳的精确度自然也十分的“感人”,基本上可说是打哪指哪。

  由于射程短,装填弹药慢,在战时,若前方没有阻拦物,手持“神枪”火铳的士兵在面对敌军骑兵时,最多也就只有发射一轮火器的机会。

  然后,人家就开始贴脸砍人了。

  更何况,就算是可以连发的三眼铳,在朱宸濠那个时代,军队中也没装备多少。

  说来也可笑,这种在大明用了几乎近三百年的火器,被大

  请收藏:https://m.rmfoa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